特約轉載.細葉榕人物專訪|鐵窗到萬里遠洋(上):一位媽媽的抗爭與漂泊

細葉榕人道支援基金接觸的求助個案中,由一開始普遍面對手停口停的經濟困境,陸續到手足獲釋後在社會面對不同形式經濟打壓,惟甚少牽連手足家屬。今次故事主角堅媽(化名),卻在抗爭運動期間協助子女處理法律援助款項,而面對威脅升級被迫遠走他鄉。然而,由一名母親忽然變成政治庇護申請人,只是堅媽自抗爭運動以來,背負辛酸一路走來,支撐着幾口家庭的其中一個註腳。

抗爭運動期間,不少人才第一次接觸還柙探訪、獄中規矩等知識,堅媽亦不例外。回憶起得知子女被捕消息一刻,她同日正處理家中巨變,家人們不忍即時告知。當她獲悉後,腦海頓時一片空白。

原以為子女會像其他個案手足般,被捕後能即時取得保釋,未知由被捕到判刑,足足經歷兩年多時間。堅媽自言,每次探訪都是「含住一泡眼淚」,一方面擔心子女難以適應牆內生活,又因案件積壓難以預計確實完結日期而倍加憂慮。

堅媽過去獨力照顧幾名子女,重心放到家庭之上。直至子女示威期間被捕,加上社運、疫情連番衝擊,在兼顧生計與照料幾名尚在學子女的生活,每日前往探望子女,以及奔波張羅牆內物資與處理官司之間,蠟燭兩頭燒的節奏令她漸感獨力難支。

子女還柙期間,堅媽毋懼艱辛每日前往探訪,就是希望隔着牆做到陪伴,即使由荔枝角到赤柱依然風雨不改,協助子女捱過牆內時光,也是為自己在這段時間找尋意義。可是,在長期生活、精神重擔之下,堅媽心力交瘁,直到正式判刑後情緒大爆發,鐵人終於倒下。

由參與抗爭運動,到子女被捕還柙再正式判刑,堅媽生活模式接連出現衝擊到崩壞。回憶起判刑後狀態,堅媽形容自己為空洞的人,一人呆坐數小時,不知道自己可以再做甚麼。疫情期間,所有在囚者均要接受隔離無法探訪,堅媽當下感到過去兩三年生活重心消失,情緒甚至低落至已哭不出來。

親友得知堅媽出現暴瘦狀況下,建議她到外國散心,與親戚有個照應。誰知子女身陷囹圄一關未過,卻是另一段崎嶇路途的開端。

港府疫情期間追殺公民社會加劇,支援社運被捕者組織成為另一個目標。律政司於2022年向全港律師樓發信,要求交代所有正由「612人道支援基金」提供律師費的案件,堅媽子女一案官司成為政權打壓藉口。

鑑於風險,堅媽未能向外談及過多細節,惟律政司與香港不同銀行舉措令她確定,自己家庭的個案已被盯上。在詢問法律意見後,堅媽最終在2023年決定在海外尋求政治庇護。遞出申請後,香港政府迫害腳步確實未見停止,從各方消息得知銀行審查加劇,不同形式滋擾針對堅媽,一方面認證申請庇護決定正確,但同時代表她在未來一段長時間將有家歸不得。

由外出散心忽然變成政治庇護申請者,堅媽一家人相隔距離,從一道鐵窗延至萬里遠洋之外。回望數年前,堅媽慶幸幾名兒女同聲同氣之餘又相當生性,在她情緒問題爆發無法打理日常生活時,以至後來被迫離開香港,期間眾人都能夠互相照應。

手足申請政治庇護時因所涉案件性質或證明文件不足,而在審批過程遇上阻滯狀況屢見不鮮。堅媽個案聯繫海外港人組織得到協助。然而,根據第一手觀察與傳媒報道,西方各國移民政策有轉變跡象,眾人未來仍有變數。

細葉榕創辦人及董事阿政表示,當前最大認知誤區之一,是不少人以為手足獲釋後便不再被壓迫。香港被打壓情況關注逐漸消退後,要繼續推動政策惠及放學手足,降低申請居留門檻,難度遠較幾年前為高。

堅媽於風雨飄搖間一力擔起家庭擔子,再到孤身遠走他鄉經歷,反映出香港政府打壓下,受苦的並非只有前線抗爭手足,往往身邊人亦難逃波及。關於堅媽抵達外地後適應新環境經過,當前生活與顧慮,以及她展望未來繼續連結海外港人的種種,將於下篇交代。

 

插畫:香港人

文:Vicent Vega

 

**「細葉榕人道支援基金」向有需要的抗爭在囚人士家庭發放每月£380的人道支援,以緩解手足家庭的壓力。自2021年10月成立至今,一直堅持不懈支援香港政治犯,目前正協助近100個家庭,唯尚有逾110個輪候家庭亟待支援。

立即捐款,支援手足!

捐款連結 https://www.bonhamtreeaid.org/

細葉榕FBhttps://www.facebook.com/bonhamtreeaid

細葉榕IGhttps://www.instagram.com/bonhamtreeaid/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