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的迴響:《蘋果日報》文獻及藝術展覽」周四(29日)起在英國倫敦蘭貝斯(Lambeth)舉行,展期至下月10日。12名同樣來自香港的藝術家將一個舊法庭改成一個展覽館,展出由不同年代的《壹傳媒》刊物,以及以《蘋果》為主題的藝術作品。
《追新聞》特約記者梁銘康報道
策展人之一張嘉莉(Clara)及阿金夫婦表示,約花了三天在場地準備,礙於此座建於1928年的舊法庭大樓相對較舊,除了不能作破壞場地原貌及結構外,亦遇上需要代場主「裝修」的小問題。而Clara本來亦擔心人手不足以籌備展覽,但之後有大量義工加入協助,最後籌備過程竟然比想像中容易。
今次展覽牽涉大批《蘋果》重印及原版報紙,Clara指從台灣同路人手上接到材料、到篩選較具代表性的成為展品,「咀嚼嘅過程發現95年(蘋果創刊)嘅香港同依家真係差好遠」,要在短時間內重溫這些年間香港再次淪陷的這些年很震撼,但今次見到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令她感到有希望,「雖然依家《蘋果日報》冇咗,但我哋依家搵緊一啲地方去重現呢種精神」。
除了阿金和Clara夫婦外,背後還有從事活動策劃工作的阿Nick(化名)穿針引線。他回想一切始於與去年台灣「備份一座城市」展覽的主辦者取得聯繫後,獲對方轉贈重印的展品。除了將重印的《蘋果》展出及讓觀眾拿到手上再一次閱讀這個已消失的報章外,現場亦會展出由有心人及已移居海外的前《蘋果》員工收藏的實體報章,但礙於實體版太珍貴,所以只能放在畫框內展出。
談到展覽成本,他直言各位策展人都是義工形式、「預咗蝕錢」,但為將在展覽現場派發、亦歡迎以自由定價購買的場刊招募在英黃店廣告時,卻一呼百應,甚至有黃店購下跨頁廣告版面支持。雖然自己本着同路人「兄弟爬山」的精神為大事大非發聲,但阿Nick始終擔心會被標籤「食人血饅頭」,所以今次展覽同時為細葉榕人道支援基金籌款,一方面希望減低被誤解的風險、另一方面亦可以將部份籌款支付參展藝術家的車馬費。
阿Nick希望今次展覽可以讓《蘋果》的歷史走上國際,因為流散在自由之地,面對香港牆內「已經冇任何自由可言」,所以更應該保留歷史、甚至透過流散港人的下一代延續,因為「藝術永遠都好有力」。
參展藝術家之一的淋漓(女)、淋浪(男)夫婦前年仍在香港時曾被「黨煤」點名狙擊,畫作被扣上「港獨」帽子,遂選擇離港移居英國倫敦。二人稱從未試過在一個法庭內展示作品,尤其是在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其他《蘋果》高層的審訊結果仍未知下,更覺得特別諷刺,形容「呢個場地揀得好好」。
淋漓淋浪帶同三幅畫作參展,包括一幅黎智英被長臂掩嘴下,畫中人口中的蘋果仍然發亮的《蘋果人》,另外亦有以「銅鑼灣書店」事件為主題的畫作。淋漓指希望透過畫作表明「即使被打壓,仍然有人非常堅持表達自己」,向肥佬黎及林榮基等堅持捍衞言論及表達自由的人致敬。
淋浪指,無論是在香港或者英國,港人的生活開始回復「正常」,對政治時事的熱度漸冷,所以他們作為流散藝術家,「希望最低限度保存呢種聲音」。淋漓亦認為繼續創作可以阻止當權者改寫歷史,透過藝術展覽將香港這一段歷史薪火相傳。即使在有生之年未必能見證香港重光,仍然希望能夠傳承真相。
展覽展期由即日至7月10日,每天下午1時至6時在倫敦前蘭貝斯郡法院(Lambeth County Court)(SE11 4DZ)舉行,並於周五(6月30日)下午5時舉行開幕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