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前的那個雨夜,有26年歷史的《蘋果日報》被迫劃上句號,是香港人無法磨滅的記憶。「無國界記者」(RSF)周一(6月23日)發表特刊,紀念《蘋果》被停運四年,指出至今仍有最少10名香港新聞工作者被囚及有28人被檢控。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表示,《蘋果》不但是香港人的獨立新聞來源,也是歡樂與輕鬆的泉源,父親明白「這正是充實自由生活的意思所在」。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紀念特刊分中英文版,仿照《蘋果日報》的版式設計,一共四頁,中文大題是「蘋果日報精神長存」,版面底部註腳處寫明由「無國界記者」組織與香港離散媒體合作出版,以及「750萬香港人可於網上下載」。
「無國界記者」秘書長柏儒廷(Thibaut Bruttin)在特刊撰文,提到香港在世界新聞自由指數的排名由2002年第18位大幅下跌至今年第140位,政權過去幾年利用「港區國安法」或相關法例檢控了28名記者,其中10人至今仍然在囚,包括黎智英;另有數十間傳媒機構倒閉,數以百計的記者移居海外。他指有部份記者在海外建立了離散媒體,並面對跨境鎮壓的威脅,但他們的獨立報道是外界了解香港的最後窗口之一;至於少數留守香港的記者則每天要面臨騷擾與財困的壓力。他強調這份特刊並非訃告,是向《蘋果》前記者、仍在囚的前員工、海外離散媒體以及仍留守香港的獨立新聞機構致敬。
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亦撰文,指《蘋果日報》具有非凡意義,除了為港人發聲及捍衞民主,亦提供精彩的新聞內容,由黑幫和影星的故事,到時尚和美食,為市民帶來歡樂和生機。他說失去《蘋果日報》不但意味香港人失去獨立的新聞來源,也失去了歡笑與輕鬆的泉源。
黎崇恩續指,《蘋果日報》是令政權頭痛的麻煩製造者,會提出尖銳問題,並隨時準備反抗霸權,其父亦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年屆77歲的他至今已被囚禁超過1,600天,但他表示父親從未因此噤聲,他亦為此感到自豪。他呼籲國際社會除了聲援之外,要採取實際行動,「如果自由世界的領導人無法像我父親一樣勇敢地捍衞自己的原則,那麼現在是自由世界的公民們站出來抗爭的時候了」,促大家竭盡所能向各自的政府施壓盡快採取行動讓黎智英獲釋。
特刊除訪問了前《蘋果》高級記者、《光傳媒》總編輯梁嘉麗,亦刊出了匿名的離散媒體工作者投稿。特刊列出了10名仍然在監獄的傳媒人,包括《蘋果》國安案的多名被告黎智英、張劍虹、羅偉光、林文宗、陳沛敏、馮偉光、楊清奇,以及前《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記者何桂藍、前《加山傳播》創辦人馮達浚。
《蘋果日報》被停運四年特刊下載連結: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