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大樓在讀者眼中的印象,或許定格於封鎖線後的玻璃外牆、掛滿黃絲帶的鐵閘,還有闖進大堂、登上樓梯、直搗編輯室的二百藍衣人。然而在此以外,蘋果人對大樓的共同記憶,或多或少也離不開「五樓」。五樓是蘋果人的喘息空間,無論飲食、運動、講同事是非,還是壓力大時想曬一曬太陽,我們都可走上五樓,在沒有電腦屏幕的這處好好休憩一番,充好電後繼續全情投入新聞工作。
加入《蘋果》的時間不長,對五樓飯堂只曾經歷「華星」及「黃金」兩個年代,它們都屬於茶餐廳類型,每日供應五款快餐,另有多款常餐、飯類、即炒粉麵及小食選擇。華星在反送中運動期間一度被質疑為「藍店」,華星為此特別貼出告示,聲明與譚詠麟沒任何關係,飯堂亦設有連儂牆和文宣分享區,既是社會風雨飄搖之際的縮影,也是同事百忙中的小小避風港。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肥佬黎帶挈 39蚊食鏞記燒鵝
五樓員工餐廳除了茶餐廳,更具特色是燒味檔承辦商鏞記。據說肥佬黎愛吃鏞記,因此主動聯絡對方,更為此訂造兩大個燒爐,在大樓即燒即製,鏞記亦安排一批資深師傅駐場。鏞記2018年進駐蘋果,公司提供大幅度補貼,在鏞記中環總店索價上百元的燒鵝飯,於蘋果只售39大元。
蘋果鏞記的吸引力何止脆皮燒鵝、脆身香口的燒腩仔、嫩滑又鮮味的切雞,還有深富人情味的燒味師傅。記得新入職不久第一次吃鏞記,燒味哥哥馬上認出我是新人,日後亦不時噓寒問暖,嚷着要我們年輕人多吃一點。在數名燒味師傅中,人稱「肥哥哥」的其中一位特別受同事關注,原因是遇上「肥哥哥」意味有運行,切來的部位特別好、燒腩仔一排變兩大排不在話下,還不時額外贈送拍青瓜等配菜。在《蘋果》的最後時光,員工其中一項帶走的「紀念品」,便是鏞記出品的燒味外賣。
沿途高低伴我走過 充電再出發
《蘋果》員工福利在行內數一數二,五樓的獨特之處亦不止飯堂,還有健身室、桑拿和游泳池,是傳媒業界少數設有大量休憩設施的公司(據悉即使水頭充足如大公文匯集團,其總部也是在2020年才開始設有健身室)。筆者也曾享用這些設施,儘管並非勤於做運動之人,每一兩星期卻總會抽空在下班後跑上五樓,來一趟30分鐘划艇,機上記錄的數字和日期,記載疫情下健身室開過關過、開了關了的歷史,也是在《蘋果》的一點小經歷。
五樓的室外部分則是露天用餐區、籃球場、花圃和雀鳥園,養着肥佬黎的風水雀。有時候吃過飯後卻想躲躲懶,便坐在戶外長椅曬曬太陽,盪進思海看日落天荒。悠悠一刻抬頭,便又到工作時。
後勤變前線 最後一夜最美回憶
在《蘋果》最後一星期的動盪歲月,向來屬「後勤」角色的五樓亦走上前線,先是6月17日國安第二次搜捕《蘋果》大樓時,警方把在大樓內工作的通宵更同事一一趕至五樓,清空編輯室作秘密搜查,直播同事一度從五樓的玻璃天窗舉機拍攝,成為那日清晨我們看見的唯一現場景象。
《蘋果》最後一夜,大家回到因疫情久未開放的泳池,亮起手機燈與趕赴大樓外聲援的香港市民互相揮手聲援,《蘋果》最後一期頭版「港人雨中痛別 我哋撐蘋果」的大相,正是從五樓泳池向街外拍攝,成為五樓帶給蘋果人以至所有香港市民的最後記憶。《蘋果》大樓的燈或許熄滅,那夜眾人的燈光卻長留心中。差不多三百日了,還是這樣懷念,謝謝五樓、謝謝《蘋果》、謝謝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