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死神來了:血脈》成功延續死亡行為藝術(林兆彬)

《死神來了》首部作品自2000年問世以來,以其獨特的「無形死神」概念,將日常生活的細節轉化為致命陷阱,開創了荷里活恐怖電影「刀仔鋸大樹」的商業經典。時隔14年,第六集《死神來了:血脈》最近回歸,成功延續了系列標誌性的血腥創意,將死亡場景昇華成另類行為藝術。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以下內容有討論情節,注意劇透】

《死神來了》系列的核心魅力在於意料之外的連鎖反應,通過日常物品與環境的巧妙組合,將死亡塑造成一場又一場精密的表演。《血脈》將這一特點推向極致,開場的通天塔災難以高空崩塌的視覺震撼拉開序幕,硬幣、風扇、玻璃地板等細節串連出致命連鎖。隨後的家族燒烤派對、刺青店火海、磁力共振機的磁力殺戮,每一場死亡都像一齣馬戲團表演,觀眾屏息以待的同時,又不禁為電影團隊的創意鼓掌。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核磁共振機的橋段,角色試圖以「假死」騙過死神,卻因金屬植入物被強大磁力吸引,慘死於機器之中。這場死亡不僅展現了精準設計,還帶有濃厚的諷刺意味——人類以為能智勝死神,卻終究被自己的傲慢反噬。這種將科學與宿命結合的死亡方式,既恐怖又令人著迷。可惜,電影結局的死法太普通。

與前作相比,《血脈》在故事結構上引入了家族血脈的設定,將受害者從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轉為血緣相連的祖孫三代。主角因噩夢指引,發現外婆當年因預知能力阻止了通天塔災難,卻讓家族後代成為死神的獵殺目標。這種設定不僅強化了角色間的情感紐帶,也讓觀眾更能共情他們的掙扎與犧牲。例如,外婆以自己的死亡證明死神的存在,試圖喚醒主角,這一幕既悲壯又為後續的家族自救行動埋下伏筆。

然而,情感元素不算很成功。雖然導演試圖通過家族團聚的溫馨場景(如燒烤派對)營造親情氛圍,但部分角色的表現略顯生硬,未能完全傳達血緣的深刻聯繫。例如,主角的華裔父親和母親的戲份過於工具化,缺乏足夠的背景刻畫,讓人難以對他們的命運產生強烈共鳴。這使得《血脈》在情感深度上稍顯不足,未能完全平衡恐怖與感性。

另外,今集刻意融入更多黑色幽默,讓死神彷彿在與觀眾玩一場心理戰。例如,燒烤派對中的玻璃碎片、瓦斯管、彈簧床下的釘子等危機層層堆疊,觀眾以為某人會因某個線索喪命,卻總被死神出其不意的反轉打亂預期。這種「你以為你猜到了,但其實沒有」的敘事手法,讓作品充滿趣味。

此外,系列靈魂人物Tony Todd的回歸,為《血脈》增添了一層紀念意義。作為貫穿系列的神秘驗屍官,他在本片中終於揭開身世——只是個普通人,因與主角外婆的合作而熟知死神的規則。這位演員於2024年因胃癌去世,今集成為他的遺作,其角色台詞「珍惜當下每分每秒」在片中格外動容,為這個25年系列寫下傷感卻完美的句點。

 

作者:林兆彬

前油尖旺區議員(旺角東)、影評人

 

《追新聞》歡迎讀者投稿,本平台保留刪改權,一經採納刊登,不另作通知。投稿請電郵至 info@thechasernews.co.uk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