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影視回憶|《山本五十六》時代巨輪下的悲曲 (林兆彬)

近期,講述原子彈之父的電影《奧本海默》熱爆全球。適逢即將迎來8月15日終戰78周年紀念日,今次想為大家推薦2011年的日本電影《山本五十六》,從另一位矛盾的歷史人物的角度了解二戰。

電影由1939年開始講起,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受到由美國支持的國民黨軍隊的牽制,令日本社會掀起反美熱潮,並支持日本與德國和意大利結成聯盟。電影初段描寫了山本五十六(役所廣司 飾演)強烈反對日本加入三國軸心,連遭受右翼份子暗殺也不懼怕,甚至認為自己的死可以喚醒更多人。或許在命運的安排之下,山本五十六懷著矛盾的心情,當上了聯合艦隊司令長官,面對軍國主義盛行的日本社會,他仍堅守自己的信念,嘗試抵禦時代的巨浪,希望能夠阻止戰爭。

在戲中,山本五十六曾經說過以下兩句金句,十分有意思:

「使用外交手段避免戰爭,這是國防的本質。」

「軍人最重要的職責,是要結束他挑起的戰爭。」

戲中的山本五十六主張「不戰的軍隊」,反對日本發動戰爭,因為他明白到戰爭對國家的禍害,造成大量人命傷亡,特別是失去了大量能夠建設社會的年輕人。當軍人在吃飯的時候討論軍事,山本五十六就裝作輕鬆討論食物;在戰爭發生的時候,又突然下將棋,穩藏他的痛苦。

可惜的是,當時的日本社會過份迷信於軍國主義和民族主義,認為唯有發動戰爭才能夠改善日本的經濟和民生,導致頭腦冷靜的山本五十六變得孤單。電影花了不少篇幅講述《東京日報》記者的報導手法和心態,持有鮮明右翼的立場、報導失實、報章社論帶有煽動性之外,還刻意不報導山本五十六反戰的觀點。

就算山本五十六當上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但只得他一個人面對民族巨浪,力量也實在太渺小了。從日本政府決定要發動戰爭開始,山本五十六便無法逃避命運的安排,但戲中的他在執行任務的同時,不斷思考如何能夠達致議和,盡快結束戰爭。他主張要堂堂正正襲擊開戰,卻遭到政府高層的出賣,變成了「偷襲珍珠港」事件。在隨後多場戰役,站在前線的山本五十六行的每一盤棋也是以議和為目標。國內受傳媒矇騙的群眾,把山本當成神一般,但山本的回應是:「如果我是神,就不會發動戰爭。」

由於職責所在,明知道會是一場敗仗,山本五十六也要打,他唯有在自己的權力範圍內,嘗試將傷亡人數減至最少。在表面上,山本五十六好像沒有為戰爭帶來甚麼改變,但如果由另一位右翼軍人去擔當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戰爭的範圍和死傷程度可能更嚴重。

電影的反戰訊息非常明顯。最深刻的是山本送禮物給食店小妹妹的那一幕,象徵著他將希望寄托在未來下一代,希望他們能夠重建日本社會,不要讓日本再次走上歪路。另外,山本多次勸勉《東京日報》記者真藤利一(玉木宏 飾演),要放眼世界,隱含著對狹隘的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批評,諷刺的是這位記者最終被召入伍。

電影尾段的獨白和結尾的主題曲,都直接地告訴觀眾,希望他們要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和反思,不要再走前人行錯的道路,又希望在將來可以有更多「山本五十六」,可以阻止戰爭的出現。

作者:林兆彬
前區議員,希望看電影後不用寫影評。

標籤: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