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纂史|數千御用學者花20年編《清史》傳唔過「政審」成廢紙 楊穎宇:阻止中共洗腦未嘗不好

「如果學術研究需要過政審的話,就必然喪失客觀性,只會產出畸形的怪物」、「卡殼(卡關)未必是壞事。」被網民如此評價的是,中國官方投入20億元人民幣、耗時20年編纂而成的《清史》,近日傳出經過兩年的「政治審查」(政審),最終未能通過,被束之高閣。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的法學與史學學者張泰蘇在披露這一消息時爆料,北京擱置《清史》的理由是該書受西方學術界側重清朝滿洲元素的「 新清史」研究風潮影響過大,因此在政治上「無法被接受」。本身是歷史學者的香港考評局前評核發展經理楊穎宇博士,在接受《追新聞》訪問時認同,中共就是要利用「政審」來令歷史喪失客觀性,從而箝制人民思想。他認為,中共編纂不了一部官方權威《清史》其實未嘗不好,「至少令到佢哋唔能夠成功做出件壞事」。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聽完之後百感交集。項目裏多少學者幾十年如一日地反對新清史,到最後還是逃不開這種莫須有的帽子。」擁有美國耶魯法學院法律博士及歷史學哲學博士學位的張泰蘇,在社群平台X發文表示,從可靠的消息來源得知,中國官方編纂的《清史》已被高層擱置,理由是「受到新清史影響過大」,「未能肯定人民的觀點」,因此在政治上「無法被接受」。

當前中國學術審查活生生例子

張泰蘇不諱言,這是令人震驚的指控。他感慨,過去20年來,中國當局已經為此編史計劃花費將近20億元人民幣,卻因為「政治不正確」就被擱置,無疑是浪費資源。對於想了解當前中國學術審查情況的人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美國「新清史」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歷史學家米華健(James A. Millward)在X回應稱,新清史的觀點其實是受中國清史編纂組的組員及學者的影響,而不是相反。

網民則有另一番見解:「如果學術研究需要過政審的話,就必然喪失客觀性,只會產出畸形的怪物」、「卡殼未必是壞事,不完成清史也好過完成充滿意識形態(無論左右)史實靠邊的清史」、「清史還是不出為好,歷史要麼服務於合法性建構,要麼追求事實滿足個別人的好奇心,一種敘事一定不能同時滿足這兩個矛盾的目標,官修史書更是矛盾的焦點。」

楊穎宇:中共牢控思想搞學術工程仍爛尾

對於《清史》傳聞爛尾收場,楊穎宇坦言並不覺得可惜,相反可能是一件好事。他嘲諷,習近平治下的中國不斷收緊意識形態,花巨資去搞一項歷史編修「工程」,最後卻逃不掉「爛尾」的結局。可想而知,就算中共如何牢牢地緊抓意識形態工作,原來他們根本沒有能力編修一部滲透其意識形態的學術作品,某程度而言可視之為「國恥」。

楊穎宇表示,中國歷史學者早已從馬列主義的唯物史觀中被「解放」,在這十多二十年間亦難免因學術交流而受西方學者一些觀點影響,現在要他們再根據官方要求,編纂一部完全「政治正確」的《清史》來,絕非易事。楊穎宇認為,中共當局其實並不在意西方「新清史」學派的觀點,他們只重視歷史作為教育人民的功具,能否為政權的合理性與正當性提供相關的論述。

楊穎宇說:「中共整個歷史論述,就係建基於民族主義、救國主義,與清朝腐敗等上。呢套史觀不容質疑,否則便會動搖中共建立政權嘅基礎。」他認同,網民所指官修《清史》這頭畸形怪物「卡關」是一件好事。「中共就係要用審查令到歷史喪失客觀性,令這隻畸形怪物去箝制人民思想。(現在)這隻怪物出唔到嚟,其實係減少緊民間被洗腦作用。中共編修不了一部官方清史,對學術界嚟講亦係好事,至少令到佢哋唔能夠成功做出件壞事。」

「新清史」學派圖擺脫漢族中心主義研史

所謂「新清史」(New Qing History),是指1990年代發源於美國漢學及歷史學學界的一個鬆散學派或研究學風,代表人物包括羅友枝(Evelyn Rawski)、歐立德(Mark C. Elliott)、柯嬌燕(Pamela Kyle Crossley)、米華健(James A. Millward)等。這批學者重視漢語以外的檔案,強調清朝的滿洲元素令她有別於過去中原王朝的朝代特徵,並試圖從「中華」和「中亞」兩種不同帝國的視角來研究清史,以擺脫所謂「漢族中心主義」對中國古代歷史書寫的影響。例如,傳統學者認為,滿人漢化,是滿清能成功統治中國的主要原因;但「新清史」學者則認為,滿人的成功來自能交替運用中華儒家文明及中亞游牧文明等不同統治模式,精明地操縱他們的臣民。

由於「新清史」對「大一統」、「中國認同」及「漢化」等既成觀點作出了挑戰,其觀點可謂與中共的歷史敘事與需要大相逕庭,清史因而成為具有敏感性的議題。2019年1月,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曾發表長文《牢牢把握清史研究話語權》,宣稱清史研究「與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有著密切關係」,「事關意識形態安全」。

至於中國官方編修的《清史》,是從2002年開始,整個「工程」項目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負責,多達上千名專家學者參與。2018年9月,《清史》送審稿上報中共當局。2019年,送審稿交由新成立的中國社科院中國歷史研究院負責審讀,並專門成立審讀工作領導小組。及至2023年6月,央視報道,《清史》106冊共計3,200萬字書稿的審讀工作歷經近兩年,已初步完成,但隨後再沒有下文。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標籤: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