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舊香港|由《揸緊中指》到《Sorry呢度係香港》

在最不自由、最艱難的創作環境之下,才會誕生最偉大的作品。《未來音樂選 TONE Music Awards 2023 頒獎典禮》上月於香港舉行,在劇集《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飾演班會主席「Billy」的蔡承恩,另一個身份原來是饒舌歌手「Billy Choi」。其作品《Sorry呢度係香港》贏得「未來音樂選 – 香港音樂年度十大」第一位。在新香港之下,歌詞變得非常大膽,也令我聯想起2009年LMF的《揸緊中指》。

2009年是一個怎樣的年份?是八、九十後年輕人政治覺醒、參加社運的年代:反高鐵、六四20周年、五區公投、反政改……當年只是一個中學生的我,也在當時覺醒,開始覺得沉悶的政治跟我有關係。除了以黃毓民和蕭若元為首的「激進」網台時評節目吸引年輕人收聽之外,《揸緊中指》這首Rap歌也可能影響了一代人。

《揸緊中指》歌詞及音樂旋律都充滿煽動性,除了表達對社會不公義的憤怒之外,亦鼓勵聽眾追求自由和公義,堅守自己的宗旨。例如,「不自由無寧死 妥協最後 失敗者只會係你」、「不能容忍個世界點解變成咁」、「為自由追尋同權力繼續繼續抗衡」、「自由不分富貧 平等自由應該屬於每一個人」等。

歌詞提及「不惜一切就算我地依然處於弱勢」和「一無所有既鬥士」,與《國際歌》的「饑寒交迫的奴隸」、「全世界受苦的人」、「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以及《義勇軍進行曲》的「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同樣點出被壓迫的受眾。

不過,今時今日再重溫《揸緊中指》的「強勢未倒下 頭顱未被斬下 有法治一日我地依然不怕」,當然覺得很諷刺。當年大多數人仍覺得香港法庭能夠伸張正義、不會有冤案,而事實上,當年法院的確對社運案件相對寬容,大部份被告都不用坐監,只須罰錢或完成社會服務令。

「抗爭歌」變「移民歌」

《揸緊中指》所反映的2009年抗爭情緒,隨著中共港共加強打壓香港的自由民主,反抗運動滾雪球式不斷爆發,發生了雨傘運動、「魚蛋革命」、反送中運動……而2020年的「宇宙大法」煞停了2019年至2021年的抗爭高峰期。

面對無法撼動的政權,港人心態轉變,由「抗爭潮」變成「移民潮」。2021年,網上大熱歌曲、組合「MC $oHo & KidNey」的《係咁先啦》有鼓勵移民的味道,「要走就要走 要夠膽講出口」、「要走就要走 搵呢度嘅出口」、「無謂要我找借口 不如誠實吧 你我都玩夠」。

2020、2021年亦有其他「移民歌」,包括Rubber Band的《Ciao》、《練習說再見》、《好好地過》、C AllStar的《留下來的人》、ToNick的《離散序》等,不過它們都是治癒心靈導向。

「移民歌」變「仍未死歌」

最近有「留下來的人」告訴我,在《國安法》年代生活了兩、三年,已經適應了新香港的高壓管治政策和壓抑氣氛,故希望留下來親身見證香港的一切,包括「死亡」。在目前「仍未死亡」的階段,港人有哪種心情呢?

《Sorry呢度係香港》出現於2023年,跟《揸緊中指》一樣表達憤怒,但沒有鼓勵聽眾抗爭。歌詞直接提及大量香港社會問題,當然很大膽,有網民留言擔心Billy會誤踩「紅線」。

「冇錢就瞓後巷」、「成街都係工作狂」、「本地人定新移民全部都爭緊樓」、「時薪 60 蚊打 60 年工先會上到樓」描繪了香港打工仔女工時長、樓價高,房屋問題為港人造成極大困擾;「無論俾人拉定告狀 抵死定係冤枉 幾時輪到你講」和「潑水節玩水都俾人拉先谷氣」諷刺香港的執法和法治問題;「而家仲叫人生仔咪盞笑死啲後生仔」大力摑了鼓勵生育的香港政府一巴掌。

「無論以前幾咁輝煌 而家都回曬塘 你覺得仲有希望?」、「去左外國啲朋友會問我點解仲唔走?」、「呢度我屋企 唔想外人阻頭阻勢篤眼篤鼻」、「移到民要珍惜 幫你果幾個親戚」和「離開地獄 走一轉渋谷」這幾句歌詞最有趣,反映「留下來的人」明知道香港今非昔比、沒有希望,但也不會移民,看似矛盾;港人對香港又愛又恨,覺得香港是「屋企」,不想外勞或新移民湧入,但同時覺得香港是「地獄」般壓抑,所以定期去日本旅行。

「練定肌肉 想有好結局 唔好諗住舒服」再配合MV中的 War Game 裝扮,更令觀眾有無限聯想,是否在暗示香港將來可能會出現戰爭,例如中共會入侵台灣,導致香港局勢改變。

最後不得不提劇集《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的主題曲《仍有心跳脈搏》,歌詞可被解讀成講述香港從前的繁華或2019年的抗爭,已經像煙花般絢麗爆發了,希望聽眾不要忘掉以前的香港、2019年的抗爭及政治犯。雖然「仍有心跳脈搏」,但剩下一顆碎片,靈魂早已破損,這還是否「香港」?

歌詞寫得很漂亮,果然在不自由、艱難的創作環境之下,才會誕生偉大的作品。

作者:林兆彬
前區議員,希望看電影後不用寫影評。

標籤: , , , , ,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