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愛默生博士(Dr. William Emerson, PhD)是胎兒與出生心理學的先驅,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曾長年註診嬰兒診所,致力於研究和療癒胎兒與新生兒的創傷。他指出,雙胞胎的失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普遍,研究顯示,高達80%的人最初可能是多胞胎的一部分,但由於各種原因,部份胎兒未能順利發育或出生,使倖存的嬰兒在母胎內就已經經歷了摯親的離去。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這種失落往往深藏於潛意識之中,甚至能夠跨世代傳承。有些人會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喻的「靈魂思鄉」(Divine Homesickness),內心隱隱流露出莫名的悲傷,卻說不出真正的原因。雖然這並非臨床診斷的抑鬱症,但卻可能帶來深層的情緒影響,使個體對被拒絕、遺棄或忽視特別敏感,進而影響其情感模式與人際關係。
在我的髗骶骨治療(CranioSacral Therapy)工作中,我曾遇見許多個案,他們在療癒過程中無意間回溯到與子宮內雙胞胎手足共存的記憶——那些未能陪伴他們一同來到世界的兄弟姐妹。儘管在意識層面,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曾有雙胞胎手足,但身體卻記住了一切。
其中一位個案是一名五十多歲的男士,自童年起便長期受憂鬱情緒困擾,時常莫名地落淚,卻無法理解其中的原因。在一次髗骶骨療法的療程中,當我將手輕放在他的背部時,他突然放聲痛哭。他形容自己清晰地感受到,曾經有一位雙胞胎兄弟「住」在他的身後。那是一種既熟悉又令人驚異的感受——彷彿他一直在尋找的答案終於浮現。他哭得深沉,卻帶着一種釋然的美麗,因為他終於理解,自己這一生在的哀傷是來自對雙胞胎兄弟的無聲哀悼。療程結束後,他分享了一個從未察覺的行為模式:他總是習慣購買成對的物品,例如在咖啡店落單時,常常無意識地點了兩杯,直到手裏拿着兩杯咖啡時才發現。
另一位個案是一名三十多歲的女士,自記憶以來便一直活在高度焦慮之中。在療程中,她的身體自發地回到胎兒狀態,蜷縮成母腹中的姿勢。當我輕觸她的肚臍——那條曾與母體相連的臍帶,她的身體立刻浮現記憶,回憶起曾經與一位男性雙胞胎共享這條生命之線。我問她是否能感知到他的存在,她輕聲說:「現在我知道了⋯⋯他突然消失了。」隨着話語落下,她的身體緊縮,呈現出困惑與悲傷的反應。這些未曾釋放的情緒,一直影響着她的神經系統,使她的身心處於高度敏感與緊張的狀態,甚至影響了她對世界的安全感,以及後來身體的結構與健康。
雖然這些失落的記憶可能會留下深深的印記,但療癒最美的地方就是始於「覺察」。當我們能夠與這些深埋的記憶與情感重新連結,我們便擁有了機會去處理、釋放,並最終選擇走向完整與內在的平靜。
作者:Cherry Cheung
簡介:Cherry Cheng是英國註冊的髗骶骨治療師(UK RCST)、英國註冊社工。曾在英國及香港擔任資深家庭服務社工及輔導員,累積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現時,她於英國開設診所,專注於治療各類痛症及身心困擾,同時積極走入社區,舉辦多場身心靈療癒工作坊,致力提升大眾對整全健康的關注。她的核心理念圍繞「自愛」(Self-Love),希望透過療癒與教育,幫助人們學會減輕壓力與疼痛,提升身體與心理的平衡。她衷心祝願每位讀者都能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珍惜自己,實踐自助自愛,共同邁向更健康、更和諧的生活。
Website: Cherrycst.co.uk
IG @cst_cherry_cheung
FB @cstcherrycheung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