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3年|香港民研取消四分一定期調查   學者憂今後研究香港失依據

香港民意研究所於周二(20日)宣佈,將會取消四分一的定期調查項目,餘下項目的三分一也會轉作內部參考或學術研究,不再公開發表,受影響項目包括回歸系列、身分認同、六四事件、部隊評分等。學者鍾劍華擔心,今後如進行涉及香港社會發展轉變的研究,會失去了重要的參考數據。另一學者黃偉國指出,事件反映在「港區國安法」的白色恐怖下,《基本法》所保障的學術自由已消失殆盡。

香港民意研究所表示,「一國兩制25周年中期民情總結」將於本月底結束,需要檢視社會對民意數據的需求、香港社會的發展歷程、以及香港民研在推動科學與民主的角色。經過檢討後,香港民研初步決定,會取消約四分一定期調查題目,餘下題目中約三分之一,會轉作內部參考、學術研究及付費服務之用,不再作公開發表。受影響的課題包括回歸系列、身分認同、兩岸問題、世界視野、六四事件、議員評分、部隊民望和部份社會指標等,詳情會在月底敲定,7月公佈。

香港民研又稱,會組織學術研究團隊,開發二次數據研究,好好運用30多年來收集的數據,歡迎各界人士尤其是民研會員接洽,以合作開發或付費委托形式,合法地使用香港民研尚未發表的數據,推動公民教育和數據先行的專業分析。

海外難成立替代民調機構

香港民研前身是港大民意研究計劃,2019年正式脫離港大註冊成為獨立公司。學者鍾劍華曾出任香港民研副行政總裁兩年,直至去年4月辭職赴英避秦。鍾劍華向《追新聞》表示,估計香港民研取消定期調查題目,一來是缺乏資源,「之前眾籌咗一筆錢,但慢慢用完,喺今時今日環境下,亦好難再進行眾籌。」市民的定期捐獻也因為種種情況而不斷減少;同時政府部門、大專院校及公營機構,基於政治考慮而終止合作,亦增加香港民研的財政壓力。另一原因相信是政治壓力,例如今年《六四周年調查報告》,就因為相關政府部門經過風險評估後提出「建議」而首次取消。

鍾劍華指,香港民研很多調查項目是繼承自港大民調,由90年代已進行,累積30多年數據,非常珍貴,從中可以看到香港社會變化的趨勢,一旦不再公開發佈,相信日後要研究香港社會的變化,將失去了重要的依據。他又指在當今的政治環境下,相信香港也不會有其他民調機構願意花資源去做;而要在海外成立另一個具規模的民調機構,即使技術上是可行,但也困難重重,「民調其中一個最有效收集數據方法係打電話,如果喺海外收集香港嘅數據,打長途電話成本好龐大。」

料扶植親政府機構做假民調帶風向

過往香港民研發佈調查,多數由鍾劍華做主持,自從鍾劍華去年初離職後,香港民研就改為邀請不同嘉賓主持發佈會,已離港赴英的學者黃偉國是其中一位嘉賓主持。不過,他向《追新聞》透露,雙方的合作由去年底開始已幾近中斷,他負責的「我們香港人」身份認同調查,已無聲無息結束,背後原因不言而喻。黃偉國認為,香港其實已很難再做客觀的民調,因為在「港區國安法」白色恐怖下,受訪者也會擔心遭秋後算賬而不願意如實作答。他認為香港民研如果不公開部份民調內容,客觀效果上其實跟中國官方所做的民調沒有太大分別,「定位上係咪仲做到對香港人進行公民教育嘅目的?其實係咪已完成歷史任務?」

黃偉國表示,從一國兩制角度來看,民調機構的消失或受到政治干預,是反映了《基本法》所保障的學術自由、言論自由已經消失;從學術研究角度來看,香港的學術環境已不能保證不受干預,所有做香港研究或香港政策研究的人士,都可能都會因為擔心觸犯「港區國安法」而自我審查,或者會被國安約談,「叫你唔好唱衰香港或破壞香港形象」,在這種環境下做出來的民調,公信力也會成疑。他相信政權今後會繼續扶植親政府的民調機構取代香港民研,「做假民調嚟幫特區政府塗脂抹粉」。

標籤: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