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6.多倫多直擊|海外港人燭光集會聲援香港支聯會 市長鄒至蕙上台高呼「光復香港」

六四36周年,加拿大多倫多於周日(6月1日)舉行燭光集會悼念六四。今年主題為「燭光不滅,撐香港支聯會」,活動由前身為「多倫多支持中國民運會」的「多倫多支聯會」主辦,出席者包括前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多倫多市長鄒至蕙、網台主持傑斯及天安門學運領袖周鋒鎖等。多支聯共同主席吳溫溫接受《追新聞》訪問時稱,冀藉組織改名延續香港支聯會的精神。

2014年時任學聯秘書長周永康,是最後一屆學聯代表出席支聯會維園六四燭光集會。隨後本土思潮在雨傘運動後迅速興起,引發各大專院校對參與支聯會六四活動的爭議。回顧當年學生間的爭論,周永康指:「十年過去當年唔少爭論未必仍然適用,因為環境變化好大,爭論嘅目的、意義同效果亦無辦法再相提並論。」

活動由晚上7時半開始,至約8時出席者超過500人,而大會就指活動約有2,000人流水式出席。現場有人高舉「香港獨立」、「Free Hong Kong」等標語,活動期間一起唱《自由花》、《願榮光歸香港》等香港「禁歌」,期間鄒至蕙等人在台上帶領參加者高叫「光復香港」等口號,至晚上9時入黑後,群眾陸續打開 LED 燭光以及獻花悼念。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多支會:改名延續支聯會精神

香港支聯會正副主席李卓人、何俊仁、鄒幸彤至今已被囚禁超過1,000天,而維園燭光已五年無法點燃,多倫多支聯會共同主席吳溫溫接受訪問時表示,身在海外的人士有責任承傳支聯會的精神及使命,將支聯會無法進行的工作交由海外接捧,同時隨着更多港人到達加拿大,組織希望透過改名能夠令更多港人有共鳴,凝聚因為2019年而離散各地的港人「對抗恐懼」。

▲ 吳溫溫表示,希望多倫多支聯會改名後,能延續香港支聯會的使命。

香港支聯會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而被取締,吳溫溫指不擔心多支聯會有所牽連,「多支聯嘅名唔係一個罪項,佢哋嘅罪項一早喺晒度,想點告就點告。」而改名事宜已獲支聯會創始成員之一朱耀明牧師支持,她期望日後每個城市都有支聯會分部,以延續六四維園的精神。雖然「多倫多支持中國民運會」已更名,但其宗旨不會因為改名而消失,多支聯仍會延續其宗旨和理念,而鑑於身份、地理位置及政治環境等不同因素,多支聯會着重在加拿大的政治參與,因為中國政府和港府的濫捕等行為仍需國際社會進行監督。

傘後六四悼念爭議   周永康:當年爭論已不適用

學聯前秘書長周永康曾到海外多地參與六四集會,他接受《追新聞》訪問時認為,香港的六四集會更傾向作出不同的政治動員,以推動本土運動及民主派進程,但海外的集會面向不止香港的受眾,包括中國的民運參與者以及當地國家公民,海外的六四集會屬於其中一種方式凝聚彼此,重點在於聚首一堂毋忘過去,「呢份銘記同參與係對海外參與六四晚會嘅人,最緊要嘅一份提醒同盼望。」

▲ 周永康希望透過六四集會凝聚海外港人。

2014年周永康以學聯代表身份出席支聯會六四集會,但隨着雨傘運動後的本土思潮增長,多所大學退出學聯並缺席支聯會舉辦的六四,學聯隨後亦不再出席六四集會並退出支聯會,事隔10年有當年的學生領袖再出席海外支聯會活動,周永康指:「十年過去當年唔少爭論未必仍然適用,因為環境變化好大,爭論嘅目的、意義同效果亦無辦法再相提並論。」去年他與當年另外兩位學生領袖周豎峰、馮敬恩等出席溫支聯的六四研討會時提到,當時學生的爭議屬策略性的爭議多於六四本質上的悼念意義,「如果維園有非常多香港人參與,嗰種政治能量點樣先最有效、最適當導向恰當嘅地方,我相信係策略性嘅爭議多於本質上指,六四係咪關香港人事、邊個角度關香港人事等。」

周永康指海外很難將香港與中國完全分割,在海外談論香港的政治前程,必須將中國的分析納入其中,包括以不同的政治倡議聯繫當地的政府和團體等,「要透過做各種各樣嘅中國分析、先可以將香港嘅政治圖像帶返入去,以至去推動香港相關嘅議程。」與在港港人討論民主運動與中國的政治前景是否可分割大有不同,對於不少海外港人而言,未必再屬分化彼此的最大因素。

過去5年港人已無法再在維園作出公開悼念活動,而海外的六四集會人數雖然未能跟香港相提並論,但周永康仍寄語海外港人盡力參與並凝聚參與者,在集會活動中裝備自己、適應當地社群,從而累積海外港人的政治力量。

鄒至蕙勉海外港人積極參與本地民主活動

鄒至蕙上台發言時表示,有港人到達加拿大後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為民主運動付出,但她13歲由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現時已成為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市的市長,證明民主的可行性,呼籲群眾在哀悼歷史的同時,亦必須努力爭取改變,才能夠真正作出選擇,包括積極了解、融入及參與本地的民主活動,並透過投票選擇政府等行動實踐。鄒至蕙隨後帶領現場觀眾高叫「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口號。

▲ 多倫多市長鄒至蕙今年繼續出席六四集會,呼籲海外港人要積極參與當地民主活動。

網台主持「傑斯」發言時一度哽咽,指這晚帶着支聯會在囚的正副主席李卓人、何俊仁、鄒幸彤以及47人案的被告理念到來,他出獄後探望鄒幸彤時,對方指「每次起身都會諗究竟香港人想我做啲乜嘢」,寄望港人亦能以相同的心態思考。傑斯指今年全世界40多個城市超過70個六四紀念活動,人數總和未必少於過往維園集會人數,「喺香港我無資格企喺個台到,今日我企喺個台到講嘢,係因為有資格嘅人喺監獄入面,由我哋接捧承傳終有一日維園燭光會重現,佢哋會企返喺台到。」他又以支聯會五大綱領中「追究屠城責任」,以及反送中運動五大訴求中的「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要求,指重點並非在於復仇,而是找出真相將公義傳承下去,「唔可以忘記,忘記會縱容政權,記住先可以抵抗政權。」

天安門學運領袖周鋒鎖指,36年前在天安門事件中,他是最早要求政治改革以及新聞自由等訴求的學生,亦是見證廣場煙硝彌漫、最後一批離開天安門的人,他指六四的意義除了在於紀念事件本身,亦是記錄了當年中國人民對自由的熱愛、八九年呈現的自由民主中國,他將會續繼傳承作為倖存者的責任,並呼籲群眾在自由的世界裏以自己的方式行動。周鋒鎖又表示,早前曾與「天安門母親」聯絡,雖然她們已被中國當局噤聲,但得知每年世界各地仍有人紀念六四,為受難者家屬帶來安慰,因此每年都要繼續堅持悼念六四。

▲ 周鋒鎖強調,堅持悼念六四是對死難者家屬的一種支持。

兩度移民避暴政  出席者冀下一代不會遺忘

在中國成長的麥先生,曾長居北京十年,2000年初中國網禁尚未算嚴重,他在網上查閱得悉八九六四民運的資訊,此後曾兩度參與網民發起、在六四紀念日當天穿着白色衣服去天安門廣場「散步」的活動,當時活動尚未有公安阻撓,後期他搬到香港居住,經歷過傘運及反送中運動,更曾經擔任「家長」的角色協助年輕人,直至香港的政治環境惡化,因此決定一家搬到多倫多。麥先生指女兒即將長大,今天攜同女兒到場希望她能夠接觸歷史,雖然不期望下一代能夠作出改變,但希望記憶不被下一代遺忘,「唔知道可以做到咩,最起碼唔好忘記,至少知道好多人努力緊。」

港人J先生就指在港每年都會參與六四維園燭光集會,已參加超過十多年,希望在海外能夠「盡做」因此出席六四集會,他指雖然六四集會的主題仍以紀念六四為大方向,但同時認為現時的集會與舊一代的理念有所不同,最明顯是台上高叫「光復香港」以及唱《願榮光歸香港》時,現場更多人給予回應,但當唱到六四紀念曲《自由花》時,回應明顯相對較少,「更多係借咗六四呢個空間去表達,同埋抒發喺香港做唔到嘅事情。」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