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5.專訪|朱耀明籲海外港人出席六四集會  「不要小看手中燭光」   冀國際社會要求釋放香港政治犯

目前定居台灣、今年80歲的前支聯會常委朱耀明牧師,將於周六(6月1日)在多倫多出席由多倫多支持中國民主運動會(民運會)舉辦的六四35周年燭光晚會,並於6月2日轉往溫哥華舉行「敲鐘者」分享會。朱耀明接受《追新聞》專訪時呼籲海外港人參與六四燭光集會,不應小看自己手中的燭光,「呢點燭光,係我哋對受難者家屬一種鼓勵,喺一個黑暗嘅社會,話畀佢哋知仲有希望,令佢哋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他又希望透過國際社會壓力,要求特區政府盡快釋放被監禁的政治犯。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朱耀明在多倫多接受《追新聞》專訪時,批評特區政府企圖抹殺六四歷史,將多年來的維園六四燭光集會,變成同鄉會的嘉年華會,特區政府官員甚至不敢再提「六四」二字,只說成是「敏感日子」。他憶述,中共其實早已試圖改寫六四歷史,2003年23條立法激發50萬港人上街後,不少來港「收風」的大陸官員,見到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支聯會能否不在六四舉行燭光集會,而他的答案每次都是「不可以」,「因為呢個係歷史,呢個係歷史的事實」。

他認為,中共與其質疑香港應否有六四燭光集會,更應反省自己為何要在1989年屠殺中國人民,「所以我經常都講,你消滅呢個燭光晚會係無意思,你點樣對天安門母親、死難者家屬、呢班無名被你輾死或槍殺嘅人?你點向佢哋家屬交代?你點還家屬一個公道?呢個先係最重要!」

朱耀明表示,現時身處海外,生活在自由社會的華人,絕對不應小看自己手中那一點六四燭光,「呢點燭光,係我哋對受難者家屬一種鼓勵,喺一個黑暗嘅社會,話畀佢哋知仲有希望,令佢哋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他又說,六四燭光召喚着每個人的良知,象徵堅持爭取公義,能夠鼓勵目前活在苦難和獄中的人,「顯示我哋與佢哋同心,我哋與佢哋同行」。

對於香港在國安法後又通過23條立法,政府隨即以此拘捕鄒幸彤等多人,朱耀明相信,從歷史來看,一個以拘禁、監獄、甚至屠殺進行統治的政權,往往都不能長久,因為人民內心抗拒極權的力量仍在,「我相信有一日,呢股力量會再爆發出嚟」。

隨着港人因應國安法散居世界各地,朱耀明寄語海外港人不要忘記初心,無論身處何地都應該更加團結,互相扶持、互相愛護、互相保護。他自覺有責任呼籲國際社會關注港人當前面對的苦難和壓迫,希望透過國際社會壓力,要求特區政府盡快釋放被監禁的政治犯。

對於獄中的戰友,朱耀明坦言,沒有言語能夠表達他內心的痛苦,只能引用陳日君樞機所講,「我們走在一條苦路上,最後耶穌為了承擔所有人的罪孽,願意與困苦的人同行,被釘在十字架,但不要忘記,耶穌在三日後復活。我們有一天都會見到復活的光芒,所以大家不要放棄,要堅強地笑對苦難,苦難總會過去」。

《民主歌星獻中華》12小時足本錄影帶料遭國安充公  

成立於1989年的支聯會,在「港區國安法」下先後有多名常委被捕,最終於2021年被迫宣佈解散,不少支聯會珍藏的六四文物,均被香港國安充公。作為支聯會創會成員之一的朱耀明相信,支聯會近10年留港的六四物品,已全遭香港國安沒收,當中他覺得最可惜的,是一塊當年有齊參與1989年「民主歌聲獻中華」籌款演唱會,所有歌星簽名的簽名板,以及1989年由香港各大電視台提供,長達12小時的「民主歌聲獻中華」原裝錄影帶,朱耀明指:「如果而家將嗰12小時嘅《民主歌星獻中華》再播出嚟,咁就所有人都現晒形嘞」。

朱耀明指,鄒幸彤早前呼籲社會各界為六四寫證詞,為當年六四所見所聞見證,他認為最佳的見證人,是曾任支聯會第一屆常委,並於後來請辭的程介南,「因為當年第一個叫『李鵬下台」嘅,就係企喺新華社門口嘅程介南」。他說當年高調聲援學運的工聯會前會長鄭耀棠、民建聯前主席譚耀宗等,亦應為六四事件公開作證,「以今時今日嘅國安標準,佢哋又係唔係『外國代理人』?」

 

多倫多六四燭光集會

日期:2024年6月1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7時
地點:北約克賴士民廣場(Mel Lastman Square, 5100 Yonge Street, North York)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