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Threads已經成為年輕人最常用的社交媒體兼討論區。6月4日,Threads演算法向我推送了大量香港網民討論六四的帖文,數量比推上「連登熱門」的多,不少也有逾萬Like,逾十萬瀏覽量。Threads突破同溫層的特性,使之成為有趣的公共討論空間,亦讓我看到久違了的「應否悼念六四」爭論。原來,還有不少年輕人關心政治。
爭論揭示了一個核心問題:歷史事件是否應被分割為「與自己有關」或「無關」?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一部分網民認為,六四與香港無直接關聯,僅是值得惋惜的歷史事件,類似於911等國際悲劇。這反映了一種歷史疏離感,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中,他們可能未親身經歷六四,在當前香港的政治氛圍下,六四的公開討論受到限制,導致記憶淡化。
然而,有人反駁這種觀點,強調六四與香港緊密聯繫。六四背後的政權正是當前香港的「操盤人」,其對自由與人權的壓制直接影響了香港的現狀。六四的歷史教訓提醒香港人警惕中共政權的本質,而當年的失敗也與2019年反送中運動的挫敗形成某種歷史的呼應。
許多網民認為歷史是一脈相承的。六四不僅是1989年的悲劇,更是一個關於強權與自由的普遍故事。香港人對六四的悼念,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自身價值的重申,「出於人性去記住強權如何迫害人民」,這種記憶超越了時間與地域的限制,成為全球公民意識的一部分。
有網民認為,六四的意義在於其作為人權與自由的象徵,提醒人們反抗壓迫的重要性;這些觀點強調,歷史事件並非孤立,而是與當前處境一脈相承。亦有人認為,當六四無法公開討論時,其他重要的日期如69、612、721、831也可能逐漸被遺忘,反映記憶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警示。
在今日的香港,六四已成為某種「禁語」,公開悼念受到嚴格限制,維園的燭光晚會不再舉行。這種壓制反而凸顯了六四的意義,正如某網民所言,「政權越不想大家講,我們就越要講多些」。這種反抗性的記憶行為,成為香港人對自由與真相的堅持。
六四記憶還體現了對「命運共同體」的認同。有網民將香港的處境與中國大陸的歷史比較後,認為香港人與六四的受害者同樣是某政權的受害者,這種共同的壓迫經歷強化了香港人對六四的共鳴。
此外,六四的記憶也提醒香港人,自由與民主的追求需要持續的努力,因為「1989年中共成功了,所以2019年以同樣手法對香港人」。這種歷史的連繫讓六四成為香港人反思自身處境的鏡子。
六四對香港的意義遠超單一的歷史事件。它不僅觸發了香港人的政治覺醒,影響了九七後的民主運動,更在當前成為自由與人權的象徵。隨著香港自由空間的縮窄,香港人本土身份與六四的記憶逐漸融合,因為兩者都指向對抗同一政權的共同目標。這種融合讓六四成為香港人追求自由與自主的象徵。正如某網民所言:「只要是中共不喜歡的事,就必須去做」。這種反抗精神,正是六四與香港連繫的意義。
作者:林兆彬
前油尖旺區議員(旺角東)、影評人
《追新聞》歡迎讀者投稿,本平台保留刪改權,一經採納刊登,不另作通知。投稿請電郵至 info@thechasernews.co.uk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