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紅色化妝舞會:中國企業如何借新加坡包裝身分繞過美國關稅圍牆 (王天賜)

當中美貿易戰從關稅對抗演變為結構性的經濟拉鋸戰,一場新的戰略行動正悄悄展開。這場行動的戰場不在工廠、不在港口,而是在資本市場的精密網絡中。新加坡,這個表面中立、實則靈活的東南亞金融樞紐,正成為中國企業對抗美國經濟圍堵的新前哨。

根據路透社多方消息來源,未來12至18個月內,至少有五家中國及香港背景企業計劃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GX)進行首次公開募股、雙重上市或發行新股,涵蓋科技、製造與新能源等領域。這些行動並非單純追求資本,而是具高度政治與地緣戰略考量的部署。

這是中國企業對美國主導之圍堵政策的反制,不只是為了集資,更是為了在全球資本市場上重塑自身身分。面對美國關稅壁壘的強化,這些企業正試圖將新加坡塑造成其「經濟領事館」,作為中立、安全、具合法性的掩護基地,藉此對外展示其為「泛亞洲企業」而非「中國輸出體」。

新加坡因此成為中國企業重新包裝的理想平台。它具備資本充裕、法制嚴謹但親商、對中國並無強烈敵意的特性,讓企業得以在不引起政治警覺的情況下,取得資金與進入新市場。

對中國企業而言,「中國製造」這一標籤在全球多地正遭遇排斥,而透過新加坡再註冊、改組股東結構、引進當地董事,則能淡化甚至掩蓋其大陸背景。某些企業甚至選擇以英屬處女群島或開曼群島作為控股實體,透過名義股東及多層控股架構隱蔽實質控制權,IPO文件中則刻意淡化與中國的聯繫。

這樣的做法在貿易合規領域被稱為「企業國籍漂白」,如今已延伸至資本與企業身分的領域。科技公司或新能源企業會在新加坡設立研發中心或客服據點,強化其「在地經營」形象,即便決策仍在上海或深圳進行。另一些企業則乾脆納入新加坡家族辦公室或區域投資基金作為股東,營造多元且「非政治化」的外觀。

儘管新加坡交易所的監管機制嚴謹,但面對全球資本對成長與回報的飢渴,這些巧妙操作往往難以完全約束。換言之,這不是欺騙,而是一種順勢的包裝。

當特朗普在下一盤大棋時   習近平正在下一盤圍棋

理解這一現象的核心,需回到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實施的「對等關稅原則」。美國針對鋼鋁原料到下游電子零組件、電動車供應鏈與工業設備等中國優勢產業全面加稅,使得中國出口企業幾乎無路可走。更糟的是,中資企業已被大幅限縮進入美國資本市場,並在歐洲面臨技術與數據安全疑慮。在此背景下,披上「新加坡外衣」成為繞道發展的唯一出路。

新加坡不同於東京、首爾那般明確地站在美國一方,也不像紐約或倫敦承載冷戰包袱。它選擇維持靈活中立,在中美競逐下保持最大戰略空間,這正好符合北京需求。透過將私營企業融入東南亞經濟脈絡,北京得以發展一套去中國化的經濟軟實力機制。這不再是「中國企業」向外擴張,而是「泛亞洲創新力量」在區域中自然壯大。

在新加坡尋求上市的企業橫跨電池科技、雲端基礎建設、數位時尚供應鏈、AI物流與製藥等領域,背後多與中國一線企業如比亞迪、阿里巴巴有直接或間接關聯。這些公司渴望的不僅是資金,更是合法性、進入印尼、越南、菲律賓等新興市場的機會,與避開中國政治標籤的空間。

同時,這些企業也想遠離北京日益嚴厲的監管與華盛頓日漸密集的審查。他們在尋求一種新的敘事框架:不再是中國背景的風險標籤,而是東南亞區域的創新代表。在包裝手法上,有企業同時評估在沙地阿拉伯或杜拜進行第二上市,藉由「雙重市場」策略強化其泛區域、跨洲際的中立形象。這不是逃離中國,而是以新方式重新進入全球市場。

至於美國對此趨勢的應對仍顯緩慢。雖然財政部擴大對中資審查、證交會加強退市機制,但對於在新加坡這類中立平台上市的企業,華府缺乏系統性策略。新加坡與美國是合作夥伴而非從屬關係,東協整體也無意成為中美博弈的棋子。歐洲與中東的機構投資者更願意投資「區域企業」,只要能獲利,就無需過問其背後血統。

即使美方制定更嚴格的產地規則或投資限制,也難以穿透這些企業精心設計的控股架構與法規迴避機制。新加坡成熟的法律體系、靈活的金融服務與高效率的仲裁機制,使其成為企業進行「地緣身份重塑」的理想平台。

這不是短期現象,而是中國對全球經濟秩序進行再設計的一部分。企業透過新加坡嵌入東協產業鏈,削弱自身的「中國身分感」,轉而被視為當地經濟的一部分。這讓中國的影響力更加分散,進而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這些公司無需打出「一帶一路」式旗號,也不必在政治上強調自身中國血統。它們僅以泛亞洲企業的姿態進入市場,以區域語言溝通、在新加坡納稅、從利雅德或阿布扎比集資,讓華府難以用舊有框架進行打擊。美國的戰略回應仍停留在國界與法條,而中國已在無形中重塑全球化舞台,使其經濟代理人能在不同市場間自由穿梭。

這場行動不只是避稅,更是政治與敘事主權的重塑。中國企業正從「中國品牌」蛻變為「全球角色」,以高度的策略靈活性穿越經濟鐵幕。這不是撤退,而是一場經濟戰場上的靈活機動。

而這場偽裝,才剛開始。

 

作者:王天賜
政策評論員

 

《追新聞》歡迎讀者投稿,本平台保留刪改權,一經採納刊登,不另作通知。投稿請電郵至 info@thechasernews.co.uk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標籤: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