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
2008年10月,雷曼兄弟不光彩的崩潰,最終導致了全球金融風暴,很多人認為,它只能發生百年一遇。這樣的金融災難引起了我深入思考生活意義是如此劇烈和突然。在那段時間,我變得更加積極尋找我的靈魂答案,一直到2009年3月底,我的靈感驅使我踏上工商管理博士(DBA)的旅程,並訂下了四個目標。
我的第一個目標是因服用抗抑鬱藥物過程後,我的健康狀況好轉,我發現我的慾望(可以說這是一個「神呼召」)是用我30年銀行職業生涯的經歷,寫一些關於在國際銀行業未來格局變化和中國內地在未來一、二十年銀行業的發展。我一直記得John F. Kennedy說,「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甚麼,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甚麼。」考慮到這一點,我觀察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期間,已經發生在香港三次銀行併購有着重要影響。
這三次不約而同併購包括:(1)2004年完成的工商銀行收購比利時富通在香港的零售和商業銀行業務;(2)2006年完成的中國建設銀行收購美國銀行在香港和澳門的零售和商業銀行業務;(3)2008年完成的中國招商銀行收購本地永隆銀行在香港銀行業務。這三次不約而同併購都與中國擴大其成為一個發達的貿易和全球商業市場經濟而前進有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為中國國有和相關銀行跨境併購,一直擔任測試平台以及訓練場。我心想,詳細研究這三次不約而同併購情況,將能夠提供中國內地銀行和企業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有意義的見解。
我的第二個目標是入讀工商管理博士學位(DBA)。因為我的初步研究,發現在圖書館、書店和互聯網,在兼併和收購的研究大多數是在西方文化和民族的處境進行,而在香港或中國大陸類似的研究就仍然非常之少。因此認為,一個嚴謹而深入的研究對於中國內地銀行和企業「走出去」要面對全球化的挑戰能夠提供貢獻。
但很快我便發現要做一個嚴謹而深入的研究,我的能力非常有局限性。我請教我的母校(香港浸會大學)教授,他們認為我入讀工商管理博士學位(DBA),將是正確的事情。相信由國際知名的教授,通過旺盛學習並提供指導和建議,定能使我完成有關博士論文。
(《這個金融機構高管是這樣煉成的 》之四十六,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