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角力|黨媒辦「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徵文活動 習近平又變臉 網民:粉紅大軍反應不過來!

中國黨媒《人民日報》、《環球時報》趁西方節日聖誕節(25日)宣佈合辦「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徵文活動,向海外、國內的組織及個人徵集作品,主題圍繞「跨越文化差異 傳承友誼信任」作為主題,記錄「中美交流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示中美友好合作美麗畫卷」。中共官媒在特朗普倒數上任美國總統前夕突然變白臉,讓一眾旅居外國的中國網民不禁狐疑:「習近平,一回反美,一回反日,馬上又親日,底下中宣部和網信辦,還有粉紅大軍,都反應不過來了。」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在習近平上台後,中國民間鼓吹「不過耶誕過毛誕」,成都、重慶今年傳出到處燒聖誕樹。央視新聞周四(26日)在官方微博發佈彩色版開國大典影像,並配文寫道:「1893年的今天,毛澤東出生於湖南湘潭。重溫珍貴畫面,緬懷偉人!吾輩奮進!」自喻比毛、鄧更「偉大」的習近平,在周四、周五(2627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時,要求政治局委員就「黨集中統一領導」逐一表態,以彰顯黨中央在決策的核心地位,要求全黨高度統一意志與行動。

如今,中宣部突然收到「黨中央」指示,要向美國吹暖風,似乎反映美中關係在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之際,加強推動美中兩國的「民間外交」。

徵文比賽的作品要求為「續寫鼓嶺故事,傳承鼓嶺情緣」,究竟甚麼是「鼓嶺故事」?《人民日報》以十版大篇幅介紹「鼓嶺故事」和「鼓嶺情緣」,「鼓嶺故事」是指美國人Milton Gardner在共產黨仍未建政之前的1900年代初,在福建省福州市鼓嶺的生活點滴,遺孀Elizabeth Gardner斷沒想到,丈夫在中華民國仍未建政前已返回美國定居,卻被利用作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宣傳工具。

1900年代初,Milton Gardner在鼓嶺度過10年童年時光,1911年舉家遷回美國,但他仍保留中國飲食習慣,報道形容他最大心願是能夠返回中國,卻因種種原因不能如願,臨終前還諗着:「KulingKuling」。Milton Gardner的妻子在一名中國留美學生幫助下,才知道丈夫指的是福建鼓嶺。1992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從報紙看到這個故事後,與Milton Gardner的妻子聯絡並邀她訪問鼓嶺,並於同年8月成行。2012年,習近平訪美時,在美國友好團體舉行的歡迎午宴也分享這個故事,以彰顯與美國的友誼。

習近平每次外訪前,份外喜歡訴說與外國人建立的「情誼」。被中國尊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於去年11月離世後,中共就一直在尋找另一位「基辛格」最佳人選。上海網媒澎湃新聞曾以「尋找『基辛格』」作出系列報道,點名一眾「親中」名單,當中包括巴克里黃金公司執行董事長John Thornton、耶魯大學任研究員的美國國務院前代理助理國務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美國前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美國前副國務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n)、新生代「中國通」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以及美國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將有可能成為美中關係艱難時期的橋樑。

究竟,這份名單能否為中共「說好中國故事」,還需拭目以待。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