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日國際局勢中,中共已不再滿足於軍事與外交手段,而是將經濟滲透視為戰略核心。其對外擴張不再以槍炮為先,而是透過國企與影子資本操控西方主權產業,進行一場無聲卻致命的戰爭。英國,作為民主世界的前沿力量,卻在這場無聲戰爭中步步退讓,導致其核心產業與國家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能源主權的戰略失守
中共對英國能源產業的滲透,並非單一投資行為,而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戰略佈局。中國廣核集團(CGN)自2016年以來即與法國 EDF 合作進入英國核能建設,包括 Hinkley Point C 與計劃中的 Sizewell C。這兩個核電項目是英國未來能源供應的核心,CGN 的參與代表中共在英國能源主權中嵌入了一顆不定時炸彈。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安全部門對此提出了警告,但政治與經濟利益壓倒了戰略理性。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共正藉由綠能與碳中和議題主導全球環保供應鏈。在風電、太陽能電池與電動車電池產業中,英國多家綠能企業接受來自中資的融資與供應鏈支持,使本應自主的環保戰略落入北京控制。據《衞報》(The Guardian)2023年專題指出,至少五家英國綠能初創企業與中資風險基金簽訂了長期技術轉讓與供應協議,讓本地研發成果成為北京綠能地緣政治的一部分。
通訊基礎建設的潛伏控制
華為在英國 5G 通訊網絡建設中的角色一度極具主導性,其產品深度嵌入電訊骨幹結構。儘管英國政府在2020年之後宣布逐步排除華為設備,但據《泰晤士報》(The Times)與路透社(Reuters)揭露,華為依然透過子公司與轉包商參與多項地區性通訊項目,並掌握大量數據節點的維護合約。這種對核心通訊基礎設施的實質操控,等同於中共具備關閉或監控英國通訊網絡的潛力。
MI5曾於2022年警告政府,華為在英國佈局並非商業考量,而是中共統戰與情報戰略的延伸。更值得警惕的是,英國的通訊標準設定機構亦有來自中國科技集團的專家代表,以標準制定滲透國際話語權。
生物醫療的依賴風險
生物科技與疫苗產業是國家醫療安全的命脈,而英國卻未能有效阻止中共對該產業的滲透。據《電訊報》(The Telegraph)調查報導,中資企業如復星醫藥和 Wuxi AppTec 在疫情期間大舉與英國疫苗公司接洽,意圖透過股權投資控制英國的 mRNA 與疫苗製程核心技術。
這些合作雖表面上為技術交流與疫苗普及,但實際上,許多協議中包含了數據共享與專利授權條款,變相將關鍵醫療技術輸出至中國國有科研體系。醫療技術一旦與中共的軍民融合政策掛鉤,將極大削弱英國在未來公共健康危機中的主權決策空間。
半導體與先進製造的主體喪失
2022年,中資企業聞泰科技旗下的 Nexperia 完成對英國最大半導體廠 Newport Wafer Fab 的收購,震驚政界與情報部門。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該廠具備戰略級製造能力,且曾參與國防供應鏈。即便後來被政府命令逆轉交易,這起事件凸顯出英國投資審查制度的滯後與寬鬆。
更令人憂慮的是,大量與 AI、量子運算與電動車芯片相關的初創企業在倫敦與劍橋等地被中資基金滲透收購。根據彭博新聞社(Bloomberg)統計,2021至2024年間,至少有27家英國高科技公司將多數股權轉讓給中國背景的基金或上市企業,而這些轉讓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安全審查。
工黨的歷史責任與當前模糊立場
工黨在中資問題上的立場向來曖昧不清。2015年,時任保守黨首相甘民樂(David Cameron)與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大力推動與中國的「黃金時代」,在野工黨不僅未提出實質反對,部分影子內閣成員甚至公開歡迎華為與中資對英國的科技與基建投資。根據政論雜誌《旁觀者》(The Spectator)披露,工黨內部與孔子學院、涉中資研究中心關係密切者達十餘人。
即便在今日,現任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雖表面採取較為強硬語言,但黨內對華經貿依賴觀念依舊根深蒂固,缺乏具體政策以切割過去親中戰略,亦無法形成對中共經濟戰略滲透的整體反制思路。
對現政府的批評與行政建議
儘管上屆保守黨政府後期已意識到部分滲透風險,封殺華為、阻止 Nexperia 收購,但其行政體系依然存在結構性鬆懈。缺乏如美國 CFIUS 或澳洲 FIRB 那般具約束力的外資審查機制,使得重大國安交易仍能藉由程序漏洞繞過審查。更嚴重的是,情報機關的風險預警與商業部門的投資決策之間缺乏實質協調與法定連結。
面對超限戰的挑戰,英國需要立刻實施建立類似 CFIUS 的國家安全投資審查局(National Security Investment Authority),由首相直接領導並統合 GCHQ、MI5 與商務部。制訂《Sovereign Industry Protection Act》,將能源、通訊、半導體、生物科技、軍備材料與 AI 等列為禁投範圍,對特定國家(如中國)進行預設限制。對2010年以來的中資併購案進行全面回溯審查,對具國安風險的資產啟動逆轉與國有化程序。設立高官冷卻期制度,禁止政府官員於離職後五年內擔任中資企業顧問或董事。
中共對英國的經濟滲透並非陰謀論,而是系統性的戰略行動。若英國繼續維持制度鬆弛、政治模糊與經濟短視,將在未來十年內徹底喪失國家主權的實質控制權。在這場無聲的戰爭中,唯有覺醒、立法與執行並進,英國才能真正守住自由民主的防線。
作者:王天賜
政策評論員
《追新聞》歡迎讀者投稿,本平台保留刪改權,一經採納刊登,不另作通知。投稿請電郵至 info@thechasernews.co.uk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