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短評|平行時空下的巨大視覺反差 中國球迷又怎不被迫瘋?

「同一個星球?」在全城因防疫陷入一片死寂下,被封控於家中望看熱鬧非常的卡塔爾世界盃,充滿諷刺意味。觀眾席上6萬多密密麻麻的球迷無一戴口罩,巨大的視覺反差讓中國的球迷,隔着電視也感到極不可思議。許多中國網民在社媒發洩嘲諷、不解與不滿,坦言世界盃讓他們看到了真實的國外情況,對目前中國每況愈下的社會與經濟狀況深感「挫敗」。面對世界盃可能成為引發民怒的「亂源」,中共已着手加以管控。據中國獨立記者高瑜在Twitter表示,微信加大監控力度,把視頻搜索的功能關掉,若要看體育評論節目《體育評書:老梁說世界盃》,竟然得翻牆看YouTube。

同一個地球,卻出現兩個完全不同的平行時空,一個因「足球狂熱」喧鬧不已,另一個則由於堅定不移繼續「清零」而被迫停擺,一片愁雲慘霧,陷入如同「末世」般的情境。據法廣網報道,北京近日新一輪的封控就幾乎讓全城處於停滯狀態,一張天安門廣場被柵欄圍起來的照片在全球瘋傳,頗為震撼。法廣網記者甚至以「給人一種世紀末的感覺」,來形容整個北京陷入的一片死寂。

而高壓防疫下的暴力事件,仍不斷發生。繼早前一名廣州女子因出村口取外賣未戴口罩,遭防疫人員毆打並反綁跪地「示眾」後,寧夏銀川近日亦發生一名男子疑因違反防疫規定外出,遭執法人員粗暴搜身後跪壓在地。施暴畫面有如當年美國警察暴力對待黑人的「跪頸虐死案」翻版,引發網民公憤。銀川市興慶區已坦承是當地警察所為。

至於地球的另一邊的卡塔爾,日本球迷在開幕戰結束後,主動在球場的看台上清理垃圾,令人感到驚訝,有關畫面經國際媒體傳開,大大提升了日本的軟實力。而日本爆冷擊敗德國,更令日本全國上下歡騰,甚至有人發現,這個賽果其實早在34年前的暢銷漫畫《足球小將》中出現過,沒想到今天竟然成真。

正如高瑜所言,世界盃如火如荼,與中國防控形成巨大反差。「安坐在家」中欣賞世界盃的中國人,又怎會不抓狂?

根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道,在新浪微博,「旁觀社」貼出9張世界盃圖片後寫道:「看看#卡達(卡塔爾)世界盃# 的現場6萬多密密麻麻的球迷沒有一個口罩,任何直播現場也看不到口罩。你們現在讓我相信:『他們都是瘋子,都不要命了!』是不是有點兒太過分了?」

有網民附和道:「這屆世界盃上座率很高啊,有錢真好,且幾乎看不到戴口罩的,國外真的沒有疫情嗎?  」另一網民則不滿道:「 看到五月天演唱會和世界盃現場,密密麻麻的不帶口罩的人,媽的,是誰偷走了我的人生啊 ?」數小時後,跟帖評論全部被刪。

「國外真的沒有疫情嗎?」  這究竟是中國網民明知故問,抑或是真的出於無知地問,可能兩者皆有吧?周二(22日),一篇題為「十問」的文章在微信公眾號「長安課堂」刊登。作者自稱「升斗小民」,他在文章中其實不只提出十條問題,由質疑衞健委防疫作工成效,到「清零」政策與做核酸檢測必要性、國產疫苗效力、病毒變種Omicron死亡率,再到是否有需要繼續嚴厲防疫管控等等。根據法廣網記者所理解,「升斗小民」所問的,其實大多都是常識性問題,卻在中國網絡引起轟動,就這樣「十問」很快就被刪除了。

或許問題就出於「升斗小民」最後兩問,直接刺向中共「要害」。他在第九問中連珠炮發:「世界上120多個國家早都沒有對新冠進行管控,這些國家的民眾健康受到了甚麽傷害了嗎?他們都生活正常嗎?他們憑甚麽要比中國人生活的更自由那?卡塔爾世界盃開幕了,現場球迷沒見誰戴口罩,也沒聽說要看核酸檢測證明,難道他們和我們生活的不是一個星球?難道新冠病毒不傷害他們?」

至於第十問,更直接:「印度和我國人口差不多,面積連我國的一半都不到,印度的疫情究竟是個甚麽情況?非洲的尼日利亞防疫工作成效顯著,我們不去對標和自己國情差不多的印度,不去學習尼日利亞,整天統計美國的數字,這樣對我們防疫有甚麽實際意義?」

有網民代中共當局作出「十答」,充滿嘲諷意味:「1. 這不是你該問的;2. 這不是你該管的;3. 這不是你該知道的;4. 這不是你能理解的;5. 你的思想是危險的;6. 你是哪個單位的;7. 你有甚麼目的的?8. 你是受到境外勢力驅使的;9. 你是歪曲事實別有用心的;10. 你是對抗人民對抗黨對抗偉大社會主義價值觀,你是終將失敗的。」

或許就正如不少專家所指,中國已掉入了清零陷阱或泥澤中不能自拔。然而,長期的愚民政策及資訊管控,始終有破功的一天。一場世界盃的直播畫面,已令中國球透對地方政府近日持續加強封控措施,感到厭煩,甚至不滿,間接對中共的專制管治構成衝擊。難道作為今屆卡塔爾世界盃官方轉播商的中國央視,又要中斷相關播轉或「大做手腳」,狂刪在賽事中不時閃現的現場觀眾畫面?

「瘋世盃」與「瘋清零」,兩種瘋狂在同一個地球出現,而且隔着屏幕畫面如同近在咫尺,充滿諷刺味道。

標籤: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