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會有痰,痰從何而來又因何而消?為何睡醒時喉有痰,進食後有痰?為何老人家會特別多痰小朋友相對地少?怕凍的人會有痰,但怕熱一類人又會有痰?要探討痰飲病的生成先要了解環境對身體的影響。
香港作為南方潮濕之地,濕氣一直環繞我們,特別當天氣凍而開始回暖的時候,濕氣會更加直接以水滴的形式依附於牆上地下等光滑表面。濕氣無處不在,而在我們身體裏面,濕氣也是一樣形式存在,痰與濕氣有最密切的關係,是一種因水液停滯不散積聚而成的產物。於日常環境當中,濕氣停留是因為相對弱的陽光、低溫、空氣流動慢,令濕氣凝滯不散,要趕走濕氣相對重要因素在於陽光。
同樣道理都可以應用在我們身體裏面,於我們身體裏面肺脾腎三臟最主要影響到水液的輸佈運化,傳統中醫指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腎為生痰之根,肺主氣肺病則氣失所主不能佈散津液,平日自覺氣不足,說話聲小,怕風,面色偏白,痰質清稀多因肺氣虛弱而生痰。脾主運化,脾病則運化無權,不能夠將飲食消化而來的精微輸送,脾生之痰多因攝入油膩難消化食物而來,其人多較胖,易於出油,痰較黏稠,自覺身重且面色較黃。腎中相火主蒸騰,腎陽不足就不能蒸騰水氣上注五臟六腑,陽氣不足則多怕冷,小便清長,面色晦暗無光,常欲眠。身體中停滯水濕最後會聚而成痰。所以有痰無痰重點在於陽氣,陽氣在身像陽光,陽光溫暖所到之處陰霾盡消,濕氣不存,痰則無從而生。
回歸一開始的問題,我們已知痰從何而來,那睡醒時有痰而且多帶有少黃就因脾濕伴有少有鬱熱,夜間氣血運行減慢,令鬱熱煎熬水濕。食時有痰皆因脾濕,老人之痰起因較雜,但多源於腎虛,怕冷之人因寒濕停滯聚而成痰,怕熱之人因火煎液成痰,此皆乃有形之痰的簡單分類。
鍾維軒醫師
香港註冊中醫
青木堂中醫診所醫師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