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劑|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惡性腫瘤的可行性 (鄧博銘醫師)

乳腺癌是香港最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據香港癌症數據統計中心的數據指出,2019年乳癌新增個案愈4,700宗,當中超過850宗死亡個案。不過,雖然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但由於早期篩查及治療方法的進步,乳腺癌的治癒率也在提高。癌症作為一類需要跨學科合作的疾病,除了傳統的治療手段,近年醫學界亦開始重視中西醫合作治療。

中醫學對乳房的認識,早在《內經》中有記載:「男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腎;女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胃 」,說明乳腺與肝經關系密切。乳腺癌在中醫學上屬於乳巖(岩)、乳石癰等範疇。乳岩一詞最早記載於宋代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中「若初起,內結小核,或如鱉、棋子,不赤不痛。積之歲月漸大,巉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內潰深洞,此屬肝脾郁怒,氣血虧損,名曰乳岩。」可見中醫學認為乳腺癌的發生皆與肝臟有關,治療上亦應以疏肝、柔肝,養肝為主。

目前西醫治療乳腺癌的主流方法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荷爾蒙療法、標靶及化學治療等。
對於現代中醫在乳癌治療中的切入點,本人概括了以下幾點:

1. 針對的中醫藥治療

中醫學角度中,乳病從肝,故此乳腺癌治療多從疏肝、柔肝,養肝為主。臨近治療上多按照患者的具體情況以疏肝柔肝的方劑,亦可從循證醫學的角度(Evidence-based medicine),配合臨床實驗發現具抗癌效果的中藥,結合「辨證」及「辨病」論治。同時,在治療期間亦需要調節患者的情緒,提供心理支援,使患者積極面對病情。

2. 手術後的調護

手術是乳腺癌治療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據美國癌症學會的數據,臨床大約有兩至三成乳癌患者會出現「乳房切除後疼痛症候群」,患者主要在接受乳房及周邊淋巴組織切除後,會出現傷口部位、腋下或上臂發生不同程度如燒灼、蟲爬、刀刺、電擊樣的疼痛。中醫可以在手術前後運用中藥,再配合針灸治療,促進傷口癒合和恢復。減少手術後的損傷,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3. 減輕放射及內科治療時的副作用

在乳癌患者治療過程中,放射治療普遍會用作控制腫瘤大小及防止復發,在治療期間往往會出現不同副作用(包括皮膚灼紅及破損、疲倦感等等),中醫藥已被證實對防射治療引起的副作用有一定療效。此外,中醫師亦會針對乳癌患者治療期間服用西藥的副作用去治療,臨床常見包括Luminal A及B型患者術後所服用的荷爾蒙治療藥物,以及HER-2型患者的標靶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癌可以充分利用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調理方法,再結合西醫的先進技術和藥物治療,互補不足,加上隨著更多的中醫藥臨床研究推出,為患者提供更全面、個體化及現代化的治療方案。

然而,乳腺癌的治療應由專業的醫療團隊評估及指導,患者應在醫生及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如有任何疑問,可以向你的註冊中醫師及家庭醫生查詢。

鄧博銘醫師 Wallace
青木堂駐診中醫師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標籤: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