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甚麼長和出售其43個國際港口的交易,演變成中共文革式批鬥李嘉誠的鬧劇,甚至質疑捐錢逾百億給家鄉建學校醫院修橋舖路的李氏不愛國?為甚麼北京眼中的香港不僅魅力不再,甚至成了累贅,不斷要國家扶持幫助,成了扶不起的阿斗?香港人動輒得咎,只要站著而不願跪著,說正常話做事就成了軟對抗,為甚麼會這樣?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2000年前後的鄧小平及江澤民時代是中港關係最「融洽」的蜜月期。那時李嘉誠出入中南海,中共領導人來港下榻其酒店,其他香港商界人士也頗受青睞,各種頭銜名譽接踵而至,港商在各省市受到熱情款待,其投資也得到政策及稅務等優惠。無他,港商可為他們帶來當時最需要的外資、技術及海外市場,香港也是中國企業認識外國及走向國際的重要窗口。這一切建基於中港兩地高度共識:一切向錢看。
本文為節錄版本,全文請到Patreon閱覽: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