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禮物|修訂《逃犯引渡條例》的涵義 –【第九章:「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

親愛的讀者:

Mason同學在WhatsApp群組問:「為甚麼香港人是這麼懼怕通過《逃犯引渡條例》的修訂呢?」我回覆道:「政府回應指認同及尊重市民意見,但卻强調會在2019年6月12日恢復二讀。這種『意見接受,態度照舊』的行爲,激發起部份市民(特別是年青人)的不滿,認定『和理非』方式的抗爭是無效的,旋即在不同的社交平台發起在12日『三罷』,並呼籲前往包圍立法會阻止二讀,於是,抗爭正式開始!

12日的二讀不能如期上演,之後立法會提前宣告13與14日都不會恢復二讀,民陣再發起星期日(16日)大遊行要求撤法,特首林鄭在星期六(15日)召開記者會,宣布無限期暫緩修例,但不撤回,又稱認同警方對示威學生的行為定性為『暴動』;這種『一意孤行的,政府全對的』回應手法,遂觸動200萬市民於星期日(16日)再度上街。

這『反送中』事件自修例草案提出至今已有不少人將中美貿易戰與其掛鈎,因為時間上正值中美貿易戰期間出現;細心分析,其實可能又不是。先從客觀數據入手,修例草案的提出是在今年的三月,這個時間正是中美貿易戰停戰90天後重開會談,其時氣氛相當良好,應當沒有實質需要將『送中條例』和貿易戰掛鈎。事件發生至今,已大大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亦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受巨大壓力;事實上,二者之關係已不再單純流於紙上談兵,因為(1)美國總統特朗普上週公開表示將於月底G20峰會與習近平會面時,藉該機會與習談論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把現況具體地放上檯面;(2)美國國會已定今週四開始討論『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這法案由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主席眾議員克里斯托弗•史密斯(Christopher Smith)、聯席主席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和參議員湯姆•卡頓(Tom Cotton)共同提出。目的是美方對涉及鎮壓基本自由的香港或中國大陸的政府官員,設立懲罰機制,包括禁止涉事官員入境美國及凍結其在美國之資產和(3)美國檢討《美國—香港政策法》,考慮應否繼續讓香港享有與中國不相同的待遇,令總統特朗普更有力地向中方提出要求對方放寬對香港的箝制,否則會影響其自身利益。」

 

吳明德博士
資深銀行家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