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禮物|修訂《逃犯引渡條例》的涵義 –【第三十八章:從「六七暴動」到今日逆權運動 – 民意的轉變與歷史的回響】

親愛的讀者:

52年前的「六七暴動」,源於1966年12月澳門左派工會發起的「一二三事件」,由當時中共港澳負責人廖承志主導,並配合文化大革命的形勢,香港左派工會遂發動「六七暴動」,最終造成五十多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當時絕大多數香港市民是支持政府與警方動用武力對抗暴徒的。

時至今日,政府似乎有意激怒抗爭者,以超越法理的武力手段,迫使抗爭者升級武力對抗,從而引導民意逆轉。然而,在當今高科技資訊透明的時代,政府已難以再矇騙人民。自6月9日「逆權運動」開始至今,民意始終站在年輕新一代這一方。

上月,鍾庭耀教授主持的香港民意研究所開展了一份深度調查,訪問了不同年齡層共約1,000人。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政府與警方的處理手法極度不滿。政府若繼續抹黑抗爭者,只會加劇不滿情緒,甚至演變為社會撕裂。以下為調查數據的重點:

(一) 十多歲至六十多歲的受訪者中,有多達81%不再信任中央政府,75%不相信「一國兩制」與特首林鄭。

(二)在十四歲至三十歲年齡層中,90%受訪者不信任中央政府,逾80%不再相信「一國兩制」。

數字看似極端,但從其他數據中亦可見受訪者的理性取態:

(三)73%支持撤回《逃犯條例》草案。

(四)63%支持重啟政改,認為理所當然。

(五)59%支持撤回對運動的「暴動」定性。

(六)只有約50%人認為特首下台可解當下困局。

(七)對於撤銷檢控,由於涉及法律程序,支持者僅稍多於40%。

四、五十年前,警察貪污盛行,市民對其毫無信任,公共屋邨普遍自發成立互助委員會,白天黑夜居民各司其職。相反,北角的衝突若非其他市民及時支援,後果將不堪設想;黃大仙被濫捕事件亦因居民挺身而出,才得以控制局勢。政府幾經努力才能稍改警察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

時代在進步,政府卻仍想用舊方法應對新形勢,甚至再度重用親政府社團幹見不得光的勾當。這些社團成員往往線性思考,自以為「替阿爺賣命」就是「正義」,未思後果。然而,根據歷史經驗,「阿爺」在未來的政治翻盤過程中,往往會犧牲部分這類「英雄」。

當年六七暴動時,資訊封閉,民智未得以大幅提昇;可是,如今的「逆權運動」,每天皆有多家媒體直播與即時報導,虛假證據難以成立,是非黑白逐幕揭示於大眾眼前。以浸大學生會會長方仲賢被捕一事為例,警方以「鐳射筆」起訴,已遭外界質疑是否確當;當日四名便衣黑衣警員「碰巧」遇上方仲賢,民間根本難以置信。鐳射筆不足以構成罪證,警方匆忙召開記者會,實為試圖挽救因錄像曝光而急劇下滑的形象。

 

吳明德博士
資深銀行家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