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禮物|修訂《逃犯引渡條例》的涵義 –【第三十三章:真假示威者之辨 – 年青人的一 課,政府的手法】

親愛的讀者:

抗爭運動一直以「和理非」方式進行,令政府不能「栽贓嫁禍」或誣捏示威行動說為「激進暴亂」,企圖引導民意站在政府那方。更令政府不能隨意像當年中國製造言論,把美國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使館事件(「五八事件」)肆意說成是蓄意攻擊,然後鼓動國民破壞美資企業、商店等,一番發洩過後又「喊停」其行動,更與美國和解。這種有違文明社會的處事模式,久而久之會出現。

要阻止類似模式在這次運動中重演,示威者就要懂得如何分辨「真假示威者」。這正是年青人人生中重要的一課——他們應從中學會辨別是非、自由思考,避免被「栽贓嫁禍」。尤其當朋輩出現理念分歧時,更應學會以技巧勸導朋輩回歸理性。

可幸的是,我們從8月13日的機場靜坐集會中,看見年青人處事待人沉穩的一面。當日行動曾令機場服務嚴重受阻,但他們很快意識到行動不當,隨即對旅客和機場使用者公開道歉,展現放下身段的胸襟,而非「死雞撐飯蓋」(即死撐、嘴硬)。否則,只會重蹈特首林鄭的覆轍,成為「林鄭2.0」。

因此,示威者除了堅持運動主調「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不分化,不割蓆」,更應時刻警覺周邊抗爭者行動是否有違整體信念。若察覺情況可疑,應立刻與志同道合者交換意見,勸阻有問題的行為,或直接遠離相關人群。

例如,8月11日下午,我們透過電視直播畫面目睹幾名「疑似警察」假扮示威者在銅鑼灣SOGO附近,突然兇神惡殺地與其他警察突襲年輕示威者。其中一人更被拍下「栽贓嫁禍」的行徑——將一條削尖竹棍插入被捕者背包內。

同日於葵芳港鐵站入口,大批警察至站內大舉追捕示威者,更毫不顧及其他乘客安全,竟然在密閉空間內施放催淚彈。

接著數天,有部分偽裝成旅客的內地人士「被派」來港,混入機場或扮成《某時報》的記者,在大堂挑釁示威者,然後在鏡頭前「裝成」無辜被欺凌者。其中一名更大喊:「我是支持警方的,你們可以打我!」

另一更明顯的例子發生在8月31日下午,電視畫面清晰顯示一名腰間露出手槍的「示威者」,在金鐘天橋下投擲汽油彈,而橋下方圓十米範圍空無一人。拍攝這些畫面的目的,相信並非拍給香港市民看,而是傳送到內地微博平台上讓它瘋傳,營造「香港烽煙四起」、「年青人變成暴徒」的假象,為日後可能部署的軍警鎮壓鋪路,創造「出師有名」的輿論氛圍。

 

吳明德博士
資深銀行家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